桑叶:霜打后的“神仙叶”,清肝明目降三高
- 发布时间:2025-06-19
- 访问量:0
桑叶:霜打后的“神仙叶”,清肝明目降三高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6-19
- 访问量:0
桑科桑属植物桑在我国种植和应用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叶用于养蚕,其根皮(桑白皮)、枝、叶、果实皆可入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药用植物。其中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味甘、苦,性寒,归肝、肺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等。
桑叶是典型的药食同源资源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物碱类、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等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营养成分,是开发药物或功能食品的天然原料,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产代用茶、焙烤制品等产品中。
一、桑叶的研究现状
1.主要化学成分
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很丰富,除了含有黄酮类,多羟基生物碱类、苯并呋喃类、三萜类、香豆素类、以及糖类化合物,还含有有机酸、、叶绿素黄体色素、新胡萝卜素等色素其他功能成分。
黄酮类
目前从桑叶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共有60余种,主要以含有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异黄酮、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黄烷类(黄烷醇、黄烷酮)、查尔酮等大类。
黄酮类物质是天然强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人体中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超氧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酶类所不能清除的羟自由基等,具有降血压、抗衰老、防癌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和肝功能,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多羟基生物碱类
多羟基生物碱及其苷类化合物集中在桑属植物的亲水性较强部位,常与氨基酸、甜菜碱等其他化合物共存。根据化合物结构特点可分为吡咯类、哌啶类、去甲托品烷类。
苯并呋喃类
苯并呋喃类其母核是以C6 -C2 -C6 为其骨架的一类化合物,在桑属植物中也有存在。
三萜类
桑属植物的三萜类成分主要为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以及乌苏烷型三种三萜母核。
香豆素类
桑属植物中的香豆素主要是以简单香豆素为主。
其他
桑叶中还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如丙酸、水杨酸甲酯、草酸、琥珀酸等;氨基酸类成分,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维生素类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 A、维生素 C 等;微量元素如:钙、钾、镁、锌等。
2.主要药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有效成分之一的桑叶多糖具有明显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在治疗II型糖尿病上具有多项调节作用。桑叶总多糖可以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所导致的高血糖,和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功效差不多,对糖尿病中高血糖病状有很显著的抑制效果。
降血脂、抗粥样硬化作用
用桑叶做为茶可让高脂血症白鼠血清里的高浓度脂蛋白明显的升高,总胆固醇(TC) 和 LDL ~ C,三酰甘油 (TG) 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 LPO 显著降低,证明桑叶中异槲皮苷和苯甲醇糖苷等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和清除身体中过氧化物等作用。
抗炎
用桑叶通过水煎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给小白鼠灌胃,结果显示其可以抑制因为巴豆油引起的小白鼠耳朵肿胀,各自的抑制率为32.3 %和32.8 %。对于角叉菜胶引起的小白鼠足趾的浮肿抑制最明显,抑制率为 49.7 %,说明桑叶有比较明显的抗炎功效,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
抗衰老
桑叶中含有的维生素C和槲皮素等成分通过对神经系统机能、内分泌机能和免疫机能抑制或者消去自由基来阻碍氧化损伤。桑叶里所含的SOD和多酚类物质可以除去身体中自由基以及抗衰老因子。因此,桑叶有助于除去自由基酶活力,减少组织中质褐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抗病毒
桑属植物抗病毒的主要物质基础是黄酮类以及多羟基生物碱类。桑的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桑酮、桑皮呋喃G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糖球菌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有强的抗菌活性。
抗肿瘤
桑叶内丰富的功能成分类黄酮、DNJ、SOD、GABA,桑素等能抑制染色体和基因的突变,起到预防癌细胞的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其他
桑叶还有抗溃疡、解痉、导泻通便、保护肠粘膜和减肥作用。桑叶在抗凝血方面的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并且显著延长家兔的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桑叶汁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将其运用制作食品添加剂和健康用品。
二、速溶桑叶粉的生产工艺
低温提取
旨在最大限度保留其中的热敏性活性成分。
工艺参数: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以40~50℃纯水为溶剂,提取时间20~30分钟。低温环境可抑制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物质的氧化损失(损失率<5%,传统高温工艺损失率>20%)。
低温膜过滤
提取液经陶瓷膜或有机超滤膜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大分子杂质(如纤维素、果胶),同时截留目标活性成分。
工艺参数:膜孔径选择0.1~0.2 μm,操作温度≤45℃,跨膜压差0.2~0.5 MPa。该工艺可保留分子量<10 kDa的小分子物质,有效成分截留率≥98%,且能耗较传统离心工艺降低30%。
优势:避免高温导致的蛋白变性,同时实现高效除菌(微生物去除率>99.9%)。
低温膜浓缩
超滤与膜浓缩都属于膜分离技术,其原理为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化学位差或外界能量为推动力,使膜两侧的物质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浓缩等效果。采用反渗透(RO)或纳滤(NF)膜技术对滤液进行预浓缩,替代传统真空蒸发的高能耗工艺。相比真空浓缩,膜浓缩的有效成分保留率提高12%~15%,能耗降低40%~50%。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是利用雾化器将料液分散为细小的雾滴,并在热干燥介质中迅速蒸发溶剂形成干粉的过程,具有蒸发面积大、干燥速度快、易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采用喷雾干燥设备生产效率高,适合速溶粉的大批量生产与推广。
三、速溶桑叶粉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外观形态:呈均匀的粉末状或颗粒状,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无结块,颜色应符合桑叶的特征,通常为浅绿色至黄绿色粉末。
气味:带有淡淡的干草香或类似绿茶粉的清新植物气味,无异味、霉味、焦味等不良气味。
滋味:微苦或淡青草味,略带甜感,无刺激性味道。
汤色:将桑叶粉溶解后,观察汤色。溶解后通常呈浅黄绿色或亮黄色,溶液清澈,无悬浮物。
2.理化指标
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3%~5%,适当的水分含量有助于保持产品的稳定性,防止因水分过高导致结块、霉变等问题。
灰分:总灰分一般不超过6%,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1%,灰分含量反映了产品中矿物质等无机成分的含量,过高的灰分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3.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一般要求不得超过1000CFU/g,菌落总数是反映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过高的菌落总数可能导致产品变质,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保质期。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0MPN/100g,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能表明产品受到了粪便等污染,存在潜在的卫生风险。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一般不得超过50CFU/g,过多的霉菌和酵母菌可能会在产品中生长繁殖,导致产品发霉、变质,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安全性。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致病菌一旦检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微生物指标中的关键控制项目。
4.安全性指标
农药残留:各种农药残留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重金属含量: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含量需严格控制,例如铅含量一般不得超过5mg/kg,砷含量不得超过2mg/kg等,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等危害等,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等危害。
四、速溶桑叶粉的应用方案
食品与饮料应用
1.健康饮品
桑叶茶饮:作为核心成分,直接用温水或冷水冲泡成清香的桑叶茶,可单独饮用或加入蜂蜜、柠檬等调味。
混合代用茶/花草茶:与绿茶、乌龙茶、菊花、枸杞、决明子、荷叶等搭配,制成养生茶包。
速溶营养冲剂:作为主要成分,与谷物粉、蛋白粉、维生素等结合,制成速溶营养餐或代餐粉。
2.烘焙与主食
低GI饼干:面粉中添加桑叶粉,搭配红枣泥,降低升糖指数。
桑叶面条:桑叶粉+高筋面粉,改善膳食纤维含量。
3.药膳汤品
安神汤:桑叶粉+莲子+瘦肉,炖煮。
健康管理应用
1.膳食补充剂:
胶囊/片剂:作为高纯度的桑叶提取物补充剂,制成胶囊或片剂,方便便捷。
复合配方粉剂/颗粒剂:与苦瓜提取物、膳食纤维、益生元等复配,调节血脂,体重控制。
其他创新应用
1. 宠物营养:适量添加到宠物食品或零食中,作为纤维来源和功能性补充。
2.化妆品原料(外用):利用其抗氧化等特性,可探索应用于面膜、乳液等护肤品中。
五、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速溶桑叶粉作为一种健康、便捷的饮品,市场前景广阔,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功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