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发布时间:2023-11-01
- 访问量:0
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小南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1-01
- 访问量:0
艾蒿Artemisia vulgarisL.,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是妇科常用药之一。
艾蒿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艾蒿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本文仅就艾蒿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1 化学成分研究
艾蒿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
1.1挥发油类
艾蒿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0.20% ~0.33%川。1985年朱亮锋等首次报道了艾蒿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39.45%)近40种成分,主要为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y松油烯、樟脑、龙脑等。潘炯光等从艾蒿叶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a-侧柏烯等60种成分。刘国声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各报道中艾蒿全草和艾蒿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及材料采集时间等有密切的关联。
1.2黄酮类
艾蒿黄酮类成分主要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
1.3桉叶烷类
艾蒿桉叶烷类(eudesmane)成分有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 氧4a-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
1.4三萜类
三萜类成分有a-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lupenone)、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甲氧基-9B,19-环羊毛甾-23(E)烯-25,26-二醇等。
1.5微量化学元素
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发现艾蒿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Sr),铬(Cr),钴(Co),镍(Ni),锰(Mn),铜(Cu),锌(Zn),铁(Fe),钠(Na),钾(K),钙(Ca),镁(Mg)等。
1.6其它化学成分
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
2 药理研究
2.1 抗菌作用
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古人用艾叶治下痢、民间用艾叶驱邪,这与艾叶有较强抗菌作用相对应。
2.2 抗癌作用
艾叶有抗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作用,艾叶油灌胃能增强小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2.3 利胆作用
艾叶油混悬液8ml/kg,3ml/kg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和89%,与给药前比较有
极显著性差异(P<0.001)。0.02ml/kg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其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4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减少抽搐动物数。从艾蒿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300mg/kg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用艾叶油灌胃1ml/kg,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1ml/kg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7ml/kg亦有祛痰作用。a-松油醇0.05ml/kg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
2.5 止血与抗凝作用
张学兰等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艾叶醇提物对AT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叶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的。这与古人应用艾叶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多种血证相吻合。
2.6 抗过敏作用
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
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的引起豚鼠回肠收缩。反式-葛缕醇还对豚鼠离体气管Sc-hultz-Dale反应有抑制作用。
2.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8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有研究表明1:50浓度艾叶油1-2滴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0)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2.9 吸收、排泄、毒性作用
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口服少量3~5g可增进食欲,大量则引起胃肠之急性炎症。
艾蒿是一种具有药、食用等多功能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药源丰富,毒性低,价廉,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人类对艾蒿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还是很有限的,对艾蒿的化学成分尚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以使艾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